一本小冊背後的動人故事。
1964年暑假,成大中文系第六屆的大三男學生到成功嶺集訓。這些大男生寫信給他們尊敬的導師尉素秋(文學家尉天驄的姑媽,是以在文壇亦有「尉姑媽」之外號),邀約八月一起見面。尉素秋自他們大二起便擔任導師,已經兩年,師生感情濃厚,便答應八月相見。
同學們一聯繫,女同學黃天聲來信,說故鄉在彰化溪湖糖廠,離成功嶺甚近,而且她家的香蕉、龍眼正值產季,歡迎全班師生到她家玩。八月九日,成功嶺上男同學扣除無法離開部隊者,全數到齊,亦有女同學由四處趕來,在黃天聲住家庭院中歡聚,熱鬧非凡。
住彰化的永靖人張良澤突然起立,熱烈邀請大家午餐後到他家玩,大家也欣然叫好。共用午餐時,女同學起鬨要男生表演在軍中所學,於是男生就站在馬路上整隊操演,踢正步、唱軍歌,引起女同學鼓掌哄笑,左鄰右舍的婦孺也聞聲出門觀賞。
飯後大家往永靖移動,張良澤的父親是永靖農校的教師,開放圖書館閱覽室招待大家,請大家飲冰甘蔗汁。晚餐擺出糯米飯、羹湯以及數尾烹魚招待大家,飽餐後餘暉未盡,大家在夕陽餘光下依依道別。
開學之後,男學生也結訓返校,尉素秋在詞選的課程中,要求大家將這段回憶填成「憶舊遊」與「踏莎行」 各一首,最後結集成一小冊,便是這本《成功嶺夏日雅集詞》。
傳統文人的雅趣,在半世紀前,曾經透過學院教育,這樣自然而然傳承下來,令人神往低迴。
上次與張良澤教授碰面,我拿出他的幾本著作讓他簽名,讓他稱讚不已「你連這個都有」,最後看到我拿出他1970年代在成大當教師時,批改過的學生作文簿,不禁嘆服。
當時我還不知道這本小冊子他也有份,下次有機會拿給他簽試試看。讓他撞見五十年前,大學時代的自己。
-\-\
以下廣告
講題:漫畫框外:談台灣的創作環境
時間:8/27(一) 15:00-18:00
地點:Mangasick(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4巷10弄2號B1)
講者:李亞倫總編輯、韓京岳總編輯、蘇微希理事長
主持:小弟本人
主辦:財團法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
對象:漫畫創作者、有志於創作漫畫者
費用:NT$0(座位有限,建議事先報名)
活動介紹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832900900249407/
報名網址:
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1807060725091396932087